茶叶科学
主办单位:中国科协
国际刊号:1000-369X
国内刊号:33-1115/S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6290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我县发展无公害茶叶对策研究

  摘要:本文阐述了泰顺县茶叶基本情况,总结了发展无公害茶叶存在的问题,提出了当前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对策。

  论文关键词:无公害茶叶,对策,研究

    茶叶是泰顺县的主导产业,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。随着加入WTO后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增高,茶叶消费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,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对安全、健康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,应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求,发展无公害茶业,生产绿色、安全、健康的无公害化茶叶产品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做强做大泰顺茶叶产业、加速依托科技增收致富步伐的重要途径。

    1.泰顺茶叶基本情况

    泰顺产茶环境得天独厚,茶园多依山傍林而建,其土壤、水、大气洁净无污染。茶树长期受云雾笼罩,漫射光照时间长,山区昼夜温差大,芽叶生长时间充裕,持嫩性好,内含物积累丰富,所产茶叶香气高爽,滋味鲜醇,风格独特,自然品质优异,古以“黄汤”、“白毫银针”著名,现以“三杯香”享誉,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好评,屡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大奖。现有茶园面积68693亩。2011年茶叶产量达2492吨,产值19914万元,茶叶成为泰顺县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,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。

    2.发展无公害茶叶存在的问题

    2.1 质量差、规模小

    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面积仅占全县茶园面积的1/4,还有3/4的茶园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没有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申报,现有的生产基地建设质量差、规模小,茶农经济效益低,组织精制茶加工的企业效益不高,茶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强。

    2.2 素质低、技术落后

    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,缺乏茶叶生产专业技术知识,更缺乏科技兴茶意识,重产出轻投入,掠夺性经营,造成资源枯竭,形成产量逐步下滑的趋势,主要表现在种茶、管茶、制茶水平不高,农药、化肥施用品种、数量不合理,缺乏生物防治技术。设备简陋,加工工艺落后,仓储条件差,不适应无公害茶叶规模生产的需求。

    2.3 质量安全意识不强

    泰顺茶区的茶园分布广且分散,未形成规模经营,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,仍存在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。

    3.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对策

   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一项系统性要求较强的工作,要求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程控制,需要产、加、销协调一致,哪一个环节跟不上,就会从整体上制约无公害茶叶的开发效果。其主要对策是:

    3.1 优化产地环境,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

    我县产茶条件优越,但茶叶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,尚处于“小、散、乱”状态。成规模的基地少,零星分散的茶园多;精细管理的少,粗放生产的多;独立成园的少,与其它作物混种的多,部分茶园小环境仍存在安全隐患。一是部分地区土壤环境指标达不到要求,二是混种区(特别是稻、茶混种区)茶园易受交叉污染。优化茶叶产地环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:

    3.1.1科学规划,根据茶叶产地环境要求,选择茶叶最佳生态适宜区进行规划种植

    新建茶园和生产基地,要严格按照茶叶产地环境要求,远离污染源,进行成片规划开发。现有茶园要逐步做好隔离保护,混种区要深入农业结构调整,以茶为主的区域要调整掉其它可能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作物。凡产地环境不适宜种植茶叶的,要采取措施,逐步调整改种其他适宜作物。

    3.1.2 大力推行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建设

    加快标准化的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茶基地建设,形成一批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生产管理水平先进的核心茶园。坚持“以改为主,适度发展”原则,采取改园、改树、改土、改植换种等方式对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。

    3.2.应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,做好茶叶在生产过程的污染防治

    茶叶在生产过程中,不可避免要受到有害生物危害,要做到既控制病虫为害,又保证茶叶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,必须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出发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充分利用生态控害措施和茶树自身的抗耐病虫能力,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。

    3.2.1重视农业防治的重要性,优化茶园生态环境

    在茶园建立和农事管理中,注重推广抗性品种、合理密植、合理修剪和台刈、深耕施肥、及时采摘、抗旱保湿、疏枝清园等,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而抑制有害生物发展的、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平衡的茶园生态环境。

    3.2.2推广应用物理防治方法,降低害虫密度

   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:灯光诱杀、嗜色诱杀、性激素诱杀、人工捕杀等。灯光诱杀法在茶园应用广泛,电子灭蛾灯、频振式杀虫灯、黑光灯等均有较好诱杀效果。

    3.2.3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,推广生物防治技术

    以虫治虫,以有益微生物治害虫。常见的白僵菌、苏云金杆菌、茶尺蠖、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应用广泛。

    3.2.4限制化学防治,实现无公害生产

    使用农药要做到合理选用农药,安全使用农药,提高农药使用技术,禁用高毒、剧毒、高残留农药和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。绿色食品AA级和有机茶园,严格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杀虫剂、杀菌剂、除草剂、生长调节剂和助剂。只允许有限制地使用一些植物源农药、微生物源农药、矿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。

    3.3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,加快基地认证工作

    首先是加快进行基础性工作。一是根据泰顺的实际,研究制定容易操作和不断更新的、用以指导和规范生产的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;二是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,建立一个完善的、整体性的病虫预防和控制体系;三是强化环境质量控制。其次是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。再者是积极争取质量认证。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基地,及时争取认证;已取得质量认证的基地、企业,争取升级和扩大规模。

    3.4抓好工艺流程,严防二次污染

    生产出来的无公害茶叶在加工、包装和运输环节中,应把好环境和包装材料关,严格按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采摘、刹青、烘烤、分级包装。严防在加工、包装和运输环节因操作把关跟不上导致二次污染,使其失去应有的商品价值,以致前功尽弃。加工过程中,鲜叶采摘要清洁,不夹带老叶、杂物;鲜叶运输要卫生,按时加工,防止鲜叶原料变质,从业人员要健康、加工工艺合理,包装材料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。

    3.5实施标准化工程,强化质量控制

    在茶叶生产、加工、销售过程中,严格执行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。在《泰顺县农业标准规范三杯香》的基础上,加快制订其它茶类的地方标准规范。政府落实茶叶质量管理措施,监督检查企业的标准执行情况。完善茶叶质量检测机构建设,在县内完成常规项目检测,开展定期抽检,进行产品质量动态控制。

  参考文献:

  1、张宜绪。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综合治理。福建省植保植检站。

  2、戚国荣、方连根。加强茶树植保工作,降低茶叶农药残留。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。

  3、桑洲镇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。宁海农业信息网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茶叶科学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茶叶科学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